第一章

推荐阅读:佣兵天下神印王座第一序列然后,爱情随遇而安大道朝天你也有今天将夜后湮宫贵族法则五零重生日常揣了霸总的崽[娱乐圈]催眠控制全世界巫师学院重生之军火巨头情动天下天启预报外室子的科举之路(女穿男)万相之王主角只想谈恋爱冰火魔厨

戏疯子外传

(第一章)

人们都说杜茂儿是个戏疯子,这家伙看戏迷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说他是戏疯子一点不过分。

自打唐明皇首开先河在宫苑梨园里训练歌舞伎演戏,便诞生了梨园这一行,在以后的若干年里又诞生了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在此基础上各地又渐渐开创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戏曲的真正兴起是在清朝中叶,自那时起,燕赵大地也诞生了不少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流传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影响最大的当属唱腔高亢的河北梆子,其实它最早是来源于山陕梆子,清朝中期最先流入直隶保定府一带,渐渐吸收本地的语言特色,大众欣赏习惯演变而成自具特色的一种梆子腔。逐渐地扩散到了直隶全省,以至津京及关外。一百多年来曾派生出了不少有名的科班。历年来是人才辈出。其次有发源于冀东的大口落子(评戏)保定一带的老调梆子。流行于冀中南的丝弦,流行于冀东南的哈哈腔等。当然后来也有了新兴剧种二黄(京剧)。各剧种也造就出了不少角儿。早年间一到收秋罢后地净场光,或年后正月里,各路戏班子便开始在十里八乡活动。不少稍微大一点的村子便搭起台子把戏班子请进村给村里闹几天红火。唱戏分两种形式,一种叫高台,一种叫馆子。先说高台,他是由村里的大户人家出钱请来戏班子为村里公演,也算是富户做善事吧。因为完全是开放式的,所以多选在村外开阔的大场院搭起一座戏台。那戏台搭得有一人高,为的是让更多的人都能看到,所以称为高台。

另一种形式是馆子,顾名思义,他是营业性的演出要收门票的。是由村里某些热衷此道的人和戏班签订下甲乙双方演出契约,演出收入按一定比例分配。由乙方在村里选一处墙高严实的大院落搭起戏台。不过这种戏台虽然没有高台那么高,却要搭得讲究多了。村里有棚匠专操此业,整个戏台用杉篙木柱竹竿和苇席搭成,要用好几百领苇席和无数根木柱竹竿麻绳。连看客席都要搭上蓆棚,还得按粗细顺序摆好一排排圆木头当座位,完全就是一座用苇席搭成的戏园子。

要说杜茂儿往上数几辈都和唱戏的无缘。出生在一个穷门小户的庄户人家,家里除了有祖上留下的三间东倒西歪的破北屋外是田无一垄。他祖父是个跛脚,靠挑八股绳的卖油郎。两只箩筐一副挑子,一头是一小桶香油,夏天时还带些芝麻酱。另一头是一桶黑油(棉籽油),也带卖些油盐酱醋榆皮面之类,常年敲着一只油渍麻花的木头梆子走街穿巷,勉强养家糊口。由于家贫且残,很晚才娶了媳妇,四十出头才得了的儿子取名叫长栓,图的是为把独苗儿牢牢拴住。长栓出生时还是大清国光绪做皇帝,十一二岁少年时大清国改了民国。先是袁世凯坐大总统,后又改洪宪年坐皇帝。坐了八十三天惊吓而死又恢复了民国。接下来的总统像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又登场,今天你打我,明天我又赶跑了你。还演出过一出张勋的辫子军抬出逊位的小皇帝复辟的闹剧。闹得是风雨飘摇,民不聊生,老百姓遭了殃。待到十七八岁时,老两口为了儿子有个安身立命的饭碗,打定主意让他学门门手艺。这一带出劁猪匠,正巧他有个姨夫就是这一行人,于是爹娘将儿子托付给了姨夫。他跟着姨夫在外漂泊了三年学将

lijia1948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xifengziwaizhuan.qfyd.net/7698906.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fyd.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