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感觉象限

推荐阅读:私房医生汴京生活日志台风眼职业替身皇贵妃娇妾人设崩塌后我c位出道了[古穿今]小尾巴很甜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穿成校园文男主的后妈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我靠血条碾压修真界星际第一火葬场提灯映桃花英灵变身系统3高危职业二师姐七零海岛养娃日常职业替身,时薪十万八卦误我听见没

功兼得, 过程幸福, 结果成功,一个生命最极致的追求,也不过如此吧。

身为父母,我们对孩子最深切的祝福,就是希望他拥有内在动力,幸福和成功兼得,这时候,我们才能安心地目送孩子展翅高飞。

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差别是什么呢?

然而,常常事与愿违,生活中,多数孩子拥有的,都是外在动力。我们不禁要追问,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差别是什么呢?

咱们用抽丝剥茧的方式,来看看二者的真正差别。

我们先从表现来看,通常,内在动力主动,外在动力被动。假设,我们让孩子们根据课本的简单介绍,做个发电机,有内在动力的人,就会不惧困难,不惧寒风,做出来欣喜不已。而仅有外在动力的人,往往会被困难所淹没,根本没有力量跨过这些困难做出发电机。

那么,主动和被动背后的差别又是什么呢?就比如这个发动机,关键是想不想做,有多想做。也就是说,其中的差别是意愿。咱们平时开玩笑说的一句话:有钱难买我乐意。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绝对是真理。「我乐意」是最宝贵的动力。

那么,意愿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人有意愿,而有的人就没有意愿?这也是家长特别抓狂的事情,我就常听家长说:你说,就写半个小时的作业,有那么难吗,简直像要他命一样,他宁愿为这事儿拉锯三四个小时,也不肯动笔。

为什么看上去简单的事情,孩子就不肯做呢,真正阻碍他的,就是感觉。也就是说,写半个小时作业这件事儿,对不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对于学霸来说,这就是小菜一碟,唱着歌就写完了。然而,对于不爱做作业的孩子,那真的就是一座大山呀。

概括来说行为的背后是意愿,意愿的背后是感觉。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有一句话,特别能概括这种情况,那就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而造成这种天壤之别的,就是感觉。

如果说把咱们的内在动力课程提取出唯一的关键词,那就是感觉。也许你会说,就这么简单呀,感觉谁不知道呀。是的,一切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你找到它的核心,就这么简单。这些年的咨询中,我究竟在改变什么呢,说到底,就是改变家长和孩子的感觉。咱们20堂课,都会围绕这个关键词来展开。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我们最为熟悉的感觉。我们先把感觉来做个分类,这个分类不是来自于心理学的课本,而是来自于我的观察和总结。我在十多年的咨询中反复揣摩感觉的深意,我发现,感觉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感觉,一类是对事的感觉。

一个人是否开心,状态是否昂扬,做事是否有激情,这是人的基础感觉。有的人跟你打个招呼都阳光灿烂,做什么都特带劲儿。而有的人,就恨不得消极避世,不想说话,不想做事,无风无雨的时候,也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每天葛优躺最舒服。

而对事的感觉呢,比如,有人喜欢画画,看到颜料画纸,就满心欢喜。而同样这个人,你让他跳舞,他就浑身不自在,完全找不到感觉。也就是说,对于具体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倾向。就比如我,带孩子对我来说,特别有意思,特有

杨杰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激发孩子主动性: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牢记网址:qfyd.net

本文网址:http://congyaowozuodaowoyaozuo.qfyd.net/50350400.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fyd.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