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阅读 > 历史军事 > 秦皇纪 > 第九章 传国玉玺(下)

第九章 传国玉玺(下)

推荐阅读:此心无垠超级家丁辛亥大军阀抗日之特战兵王大唐春武极天下Hp当救世主不再是救世主大唐纨绔公子明朝败家子北方之王朝为田舍郎乌合之众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无敌六皇子大清第一太子终极科技帝国绝世唐门重生之北洋新军阀本王在此小阁老

看了一眼站在身旁的蔺相如,秦昭王又是欣慰。

正是因为两人当年斗智斗勇,他吃了蔺相如的亏,这才对蔺相如又恨又佩。如今,蔺相如这个让他痛恨之人已经成了秦国的重臣,他是说不出的欣慰。

“和氏璧害苦的不仅仅是卞和,还有张仪。”秦昭王抚摸着和氏璧,更是感慨万端。

和氏璧第一个害苦的人就是著名的玉工卞和,其次就是张仪了。张仪因为和氏璧,差点被活活打死。

这事要从张仪学成下山说起。张仪和苏秦同为著名隐士鬼谷子的学生,二人交好,同习纵横之道,学成下山后,二人共说大志,苏秦首选之国是秦国,他要入秦出仕。张仪当时无意于秦,他要在山东出仕。

张仪回到老家大梁后,找了些关系,想要见魏惠王,想效力于父母之邦。张仪时运不济,见魏惠王这天正好遇到孟子,孟子是一学霸,把张仪的纵横之道说得一无是处,还出言不逊,痛斥张仪。

张仪怒了,当即骂孟子是“东门里娼”,气得孟子当场吐血。魏惠王是一玩乐君主,没有从这事中品出另外的意思,他怕得罪了孟子,就把张仪轰走了。

自此以后,张仪就不能在魏国出仕了,只能远走他邦。此时的张仪还没有入秦的想法,他想既然魏国不用他,他就在山东列国去看看。先是去了齐国,齐威王隆重迎接他,理由是能气得凭一张利口走天下的孟子吐血,此人必是了得,席间,两人相谈甚欢,齐威王有意要重用张仪,张仪也同意在齐国出仕。

只是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些事,张仪离开了齐国,去了楚国,准备在楚国出仕。就在楚国期间,张仪遭受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危机,差点死在楚国。

来到楚国之后,张仪为了生存,就投在楚国令尹昭阳门下当一食客。一次饮酒时,昭阳拿出和氏璧来欣赏,说到底,就是想以此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酒酣耳热之际,和氏璧竟然不见了,找来找去找不着,就赖在张仪身上,原因却是张仪最穷了,他不盗璧谁盗璧?

这理由真是够操蛋的了,然而,昭阳这猪头竟然信了,命人把张仪抓起来毒打。张仪宁死不屈,差点被打死。

遭受如此毒打,张仪都没有认,昭阳估摸着可能是搞错了。就放了张仪。张仪回到住处。他的妻子就埋怨他。有事无事的惹事,这下好了,差点把命都丢了。

张仪却是不在乎,指着自己的嘴,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视吾舌尚在乎”。其妻看了看,说“在”。张仪傲然说“足矣”。

后来,张仪入秦,被秦惠文王拜为丞相。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纵横天下,激荡风云数十载,那是何等的了得。

当然,楚国也因为昭阳诬蔑张仪一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楚怀王被张仪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最后还客死于秦国。

张仪之复仇快意若斯,与范睢复仇相比并不差。

张仪受辱之事,是非常有名的一件事,对于秦国来说,更是人人皆知。因为要不是张仪的话,苏秦的合纵还真能困死秦国。是以。秦人对张仪特别敬重。

一见到和氏璧,秦昭王就想起了这段故事,不由得大为感慨。

“张仪

殷扬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qinhuangji56.qfyd.net/10150428.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fyd.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