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阅读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下 > 第六十一章 王忠嗣回京

第六十一章 王忠嗣回京

推荐阅读:蝉动大秦工程兵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大雄的爱情故事转大时代里的小军阀老婆请安分北国谍影明朝伪君子晚唐浮生穿越魔皇武尊超级家丁小阁老我是军阀穿越清末当土匪重生之北洋新军阀德意志的荣耀红楼春大唐纨绔公子北雄小白杨

这个大臣哑口无言,想了想,道:“李将军高见。可是,不是每一个落魄之人都会成为英雄。”(qfyd)•(net)

“那好,我且问你,你眼下身居高位,是朝廷的大臣,你的文章如何?”李昌国目光灼灼,紧盯着这个大臣。

❆殷扬提醒您《大唐天下》第一时间在[七分.阅读]更新,记住[(qfyd.net)]❆『来[七分.阅读].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qfyd)•(net)

“回李将军,说到用兵打仗,或许我不如你。可是,若说到作文章,在下正是因此而科举及第,成为大唐之臣。”这个大臣极是自傲。

科举制度出自隋文帝,在隋炀帝时得到加强,成为一种取仕制度,取代了魏晋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此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着名的考试制度。尽管到了后世,为人诟病,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却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很不错的择官制度,比起汉代的“举孝谦”、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有很大的进步。

而唐朝对科举制度的推行不遗余力,唐太宗、武则天和李隆基三人更是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发现了一大批人才。

朝中大臣,十之**就是科举出身。唐朝的科举,与后世的科举有所不同,后世的科举多以无用之言为标准,所选官员多为空谈之人,无为官之能。而唐朝的科举制度很注重实干,切合实际,是以,选出不少良臣。当然,中科举之人,都写得一手好文章。是以,这个官员极为自傲。

“我再问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得如何?”李昌国盯着这个大臣问道,声音如同雷霆,震人耳膜。

“好!写得好!”一片叫好声响起,出自大臣之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不仅仅是诗,还是哲理铭言,就是一千年后的现代,也是劝学的名句。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诗写得非常好,要一众大臣不叫好都不成。

“你可知这诗是谁写的?”李昌国再度发问。

“李将军,是谁写的?”李昌国的问话正是群臣心里所想,无不是打量着李昌国,大是期盼。

“就是你们看上眼的酸儒写的。”李昌国冷哼一声。

“谢李将军。”杜甫大是感激。

杜甫很清楚,自今天起,他出名了。能成为李昌国的座上佳宾,要想不出名都难。更别说,李昌国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念了他一句诗,可以预见得到,这诗必然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这对苦苦挣扎的杜甫来说,是无上美事。

“啊!”

“他写的?”

“这可能吗?”

群臣一副见鬼的表情,吃惊的打量着杜甫,一脸的难以置信。

杜甫是他们眼里的酸儒,一无是处,谁会相信,他竟然能写出如此佳句?

“哼!”一声冷哼响起。只见太子李亨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大步而来,冲群臣冷冷的道:“李将军的话谁敢不信?”

以太子李亨对李昌国的了解,李昌国还没有如此隆重礼节迎接一个人,他如此看重之人,岂是等闲?李昌国说是,那就是。

“这个……”被李亨提醒的群臣终于清醒过来。正如李亨所说,李昌国不会在这事上说假话。他们瞧不起的酸儒。竟然有如此文才,他们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连话都说不太清楚。

“滚!”太子李亨冲群臣喝斥道:“不好好为国做事,就想着攀结,

(qfyd)•(net)

殷扬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datangtianxia.qfyd.net/9128852.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fyd.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