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阅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魁 >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义利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义利

推荐阅读:重生之北洋新军阀小白杨武炼巅峰末世之三妻四妾世家女步步生莲重生之抗日风云武动江湖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穿越魔皇武尊无敌六皇子我是军阀德意志的荣耀明朝伪君子绝世唐门大清第一太子每次都是非人类红楼春朝为田舍郎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

朝鲜当时的儒家学说分为李珥李粟谷的畿湖学派。

以及李李退溪的岭南学派。

这两派由学术分歧,而引申为政党斗争。

李的观点,承自朱子理学,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深信朱子深求其意’,故而他的学说与理学一样,主张的是理极无尊对。就是理是至高无上的,理发而气随,这就是理气互发之说。

而李珥的观点,则是明确反对老师李的主张,他认为理气就犹如阴阳太极一般,互为始互为终。

李继承而发展了朱子学说,而李珥则提出了质疑。

当然为何从理气之论,而引申为政党之争呢?

那下面要一步步说,理气之论可以引申为义利之辩,王霸之辩,知行之辩。

李学说看来,知是理,行是气,先知后行。

而李珥学说则,人有三等认知,下者读书明理,中者读书而思明理,上者躬践其事而得真知。

此外还有天理人欲,道心人心等等,都从理气之说而发端!

而在义利之说上,李学说则是认为义是理,利是气,如此就应该以义导利,以义制利,而三纲五常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而在李珥看来,应当义利并举,比如老百姓吃不饱饭起来造反,在李学说看来就是不义之举,但在李珥看来老百姓有吃饱饭的权力,民穷财尽则势必为贼。不可单纯以道德来衡量,而是应该以民为本。

所以说两等学说都是有一套独立的逻辑架构的,而这些独立逻辑也是他们用之治理国家大事的理论根据。

因此林延潮说义利之争,可以引申到义利,王霸之辩上,由此李德馨乘机抓住机会质疑。

所以到了李德馨质疑明朝出兵救援是为了大义,还是私利时,大多数人下意识的观点就是利是不对,应该是因义而兴兵。

这也是柳成龙,李德馨方才铺垫的原因所在。

柳成龙,李德馨认为自己占据了大义的高度,但林延潮闻此却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柳成龙道:“李大人之言虽是冒失,但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今大人若以出兵替东国抵御倭寇之恩,让我朝分国?不知是否挟恩之举呢?”

众朝鲜官员们纷纷言是。

屋子里一派附和之声,他们虽用朝鲜官员低语,但意思都是支持柳成龙的无疑。

林延潮始终保持着平坐的样子道:“柳左相,好比有位孤寡老人,屋子年久失修,遇雨则漏。一位后生心生怜悯为其修补屋子,不取一分一文。而孤寡每日修屋之后,老人给后生以金钱,如此我等以为后生是贪图钱财吗?”

“再譬如老人只给后生一碗饭。如此我等以为后生是贪图一碗饭吗?”

“或者老人不给一碗饭,只是些感激之语?难道我等可以以为后生是贪图老人给予虚名?”

“何为义?义就是合宜,合宜就是合乎于人心,这才是礼字!到底是给予金钱,给予饭食,甚至感激之言,不是看后生要多少,而是当看老人能够给多少?”

林延潮身旁陈济川,吴幼礼都是点头。

而柳成龙等朝鲜大臣,则是无不羞愧。

林延

幸福来敲门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damingwenkui.qfyd.net/16254164.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fyd.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